储罐顶部氮封装置压力恒定控制应用案例
黄瓜视频免费看可以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来分析氮封装置品牌,供氮阀,泄氮阀,呼吸阀品牌,,它的氮封装置特点:氮封装置无需外加能源,利用被调介质自身能量为动力源,引入压力阀的指挥器以控制压力阀芯位置,改变流经阀门介质流量,使阀门后端压力保持恒定。氮封装置由供氮阀、 泄氮阀、 呼吸阀 组成,供氮阀由指挥器和主阀两部分组成;泄氮阀由内反馈的压开型微压调节阀组成,通过氮封装置精确控制。当储罐进液阀开启,向罐内添加物料时,液面上升,气相部分容积减小,压力升高,当罐内压力升至高于泄氮阀压力设定值时,泄氮阀打开,向外界释放氮气,使罐内压力下降,降至泄氮阀压力设定点时,自动关闭。当储罐出液阀开启,用户放料时,液面下降,气相部分容积增大,罐内压力降低,供氮阀开启,向储罐内注入氮气,使罐内压力上升,升至供氮阀压力设定点,自动关闭。
主要用于储罐顶部氮气压力恒定控制,以保护罐内物料不被氮化及储罐安全。氮封阀由ZZDQ快速泄放阀及ZZV自力式微压调节阀两大部分组成。快速泄放阀由压力控制器及ZMQ-16K型单座切断阀组成。
储罐内压力升高至设定压力时,快速泄放阀迅速开启,将罐内多余压力泄放。微压调节阀在储罐内压力降低时,开启阀门,向罐内充注氮气。因微压调节阀需要使用在压力为0.1Mpa压力以下,现场压力较高,安装ZZYP型压力调节阀将压力调节阀将压力降低至0.1Mpa以下才可使用。公称压力0.1Mpa,压力可按分段设定,从0.5Kpa 至66 Kpa以下,介质温度温度≤80℃。储罐用氮封阀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压力平衡原理。当储罐内部压力降低时,氮封阀会自动打开,允许氮气进入储罐以补充压力;当储罐内部压力升高时,氮封阀则会自动关闭,防止氮气过多进入。通过这种方式,氮封阀能够有效地维持储罐内部的压力稳定,防止液体因挥发而损失,同时避免外界空气进入储罐导致液体氧化或污染。
二、储罐顶部氮封装置压力恒定控制应用案例氮封阀的应用领域
储罐用氮封阀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食品加工、印染、环保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储罐通常用于储存各种液体原料、中间产品或成品。为了确保液体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对储罐内部的黄瓜视频成人下载环境进行严格控制。氮封阀作为一种有效的黄瓜视频成人下载隔离设备,能够有效地防止液体挥发、氧化和污染,保证储罐内部环境的稳定。
三、储罐顶部氮封装置压力恒定控制应用案例的选型考虑
在选用储罐用氮封阀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储罐的容积和形状:不同容积和形状的储罐需要不同规格的氮封阀,以确保氮气的均匀分布和压力稳定。
2. 工作压力和温度:氮封阀需要能够承受储罐内部的工作压力和温度,以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
3. 介质特性:储罐中储存的液体介质可能对氮封阀的材质和结构有特殊要求,因此在选型时需要充分考虑介质的特性。
4. 安全性和可靠性:氮封阀作为一种关键的安全设备,需要具有高可靠性,能够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
(1)不用外加能源,能在无电、无气的场合工作,既方便又节约能源。
(2)氮封装置供氮,泄氮压力设定方便,可在连续生产的条件下进行。
(3)压力检测膜片有效面积大,设定弹簧刚度小、动作灵敏、装置工作平衡。
(4)采用无填料设计,阀杆所受磨擦力小、反应迅速、控制精度高。
(5)供氮装置采用指挥器操作,减压比可达100:1,减压效果好、控制精度高。
(6)需在罐顶设置呼吸阀。
(7)呼吸阀制止了常规氮封装置中启闭频繁易损坏的缺陷。
储罐顶部氮封装置压力恒定控制应用案例
序号 | 品 名 | 型 号 及 规 格 | 单位 | 数量 |
1 | 氮封阀 | 氮封阀ZZYVP-16B DN25 PN16 进口压力 0.3-0.6 MPA, 出口压力0.5-0.8KPA 法兰连接 | 台 | 1 |
2 | 泄氮阀 | 泄氮阀ZZDXDN25 PN16起跳压力1.5KPA 法兰连接 | 台 | 1 |
3 | 压力表 | 膜盒压力表 微压使用 100KPA | 台 | 1 |
公称通径(mm) | 20 | 25 | 40 | 50 | 80 | 100 | 150 | |||||
---|---|---|---|---|---|---|---|---|---|---|---|---|
阀座直径(mm) | 6 | 15 | 20 | 25 | 32 | 40 | 50 | 65 | 80 | 100 | 125 | 150 |
额定流量系数Kv | 3.2 | 5 | 8 | 10 | 20 | 32 | 50 | 80 | 100 | 160 | 250 | 400 |
压力调节范围 | 0.5~70 20~120 60~400 300~700 500~1000 KPa | |||||||||||
公称压力PN | 1.0、1.6 MPa | |||||||||||
被调介质温度 | 80、200 ℃ | |||||||||||
流量特性 | 快开型 | |||||||||||
调节精度 | ≤5% | |||||||||||
允许压降(MPa) | 1.6 | 1.6 | 1.1 | 0.6 | 0.4 | |||||||
薄膜有效面积(C㎡) | 200 | 280 | 400 | |||||||||
允许泄漏量 | 符合ANSIB16.104—1976 IV级 | |||||||||||
阀盖形式 | 标准型 (整体式) | |||||||||||
压盖型式 | 螺栓压紧式 | |||||||||||
密封填料 | V型聚四氟乙烯填料、含浸聚四氟乙烯石棉填料、石棉纺织填料、石墨填料 | |||||||||||
阀芯形式 | 单座型阀芯 | |||||||||||
流量特性 | 直线性 |
公称通径(DN) | 20 | 25 | 32 | 40 | 50 | 65 | 80 | 100 | 125 | 150 |
---|---|---|---|---|---|---|---|---|---|---|
L | 150 | 160 | 180 | 200 | 230 | 290 | 310 | 350 | 400 | 480 |
H | 52.5 | 57.5 | 75 | 75 | 85.5 | 92.5 | 100 | 110 | 142.5 | 158 |
H1 | 330 | 330 | 350 | 350 | 360 | 430 | 440 | 450 | 520 | 650 |
A | 310 | 400 |
储罐顶部氮封装置压力恒定控制应用案例设定点可以调整吗?如何调整?
1)首先应确保弹簧范围是否在要求的设定点内,如果不在设定点内的则需要更换弹簧组件!
2)设定点调整步骤:
打开顶部调节螺栓保护套→往上旋转调节螺栓→储罐里的压力开始泄放→在储罐压力开始泄放的同时观察氮封阀是在哪个压力点开始补氮和关闭工作的,(如设定点高于要求的设定点,继续以上操作,直至调整到所需的设定点,如设定点低于要求的设定点则往下旋转调节螺栓,直至调整到规定的设定点)→确认为工艺所需要的设定点后,需要锁紧调整螺母,保持定压→如果弹簧范围在设定点内,经过调整设定点无法达到设定值,那么需要购买氮封阀内部组件进行更换,可能氮封阀内部组件已经开始老化。
氮封阀的维护与管理
为了保证储罐用氮封阀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与管理。具体措施包括:
1. 定期检查氮封阀的工作状态和压力表读数,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范围。
2. 定期对氮封阀进行清洗和保养,清除可能存在的杂质和污垢,防止堵塞和磨损。
3. 定期对氮封阀进行密封性测试,确保其密封性能良好,防止氮气泄漏。
4. 建立完善的维护和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操作流程,确保氮封阀的长期稳定运行。
一、储罐顶部氮封装置压力恒定控制应用案例选择安装位置
1.1 确定用途:首先需要确定贮罐氮封装装置的用途,如存储粮食、化学品、药品、生物制品等。
1.2 环境条件:贮罐氮封装装置的安装位置应满足以下条件:室温控制在0-40℃之间,对外部黄瓜视频成人下载的污染不大,通风情况良好,不受阳光直射、雨淋、水泡、寒冷等影响。
1.3 地面条件:贮罐氮封装装置的安装位置需要平整、干燥、无裂缝、无洪水、无浸渍、无漏水等情况。
二、储罐顶部氮封装置压力恒定控制应用案例接口连接方法
2.1 检查贮罐接口:在安装贮罐氮封装装置前,应检查贮罐接口的形状、尺寸和材质,确定与设备接口匹配。
2.2 防爆阀接口连接:在连接防爆阀时须接头两端必须带有弹性密封圈。连接过程中不得弯曲扭曲,阀盖连接不得露锋,尤其是勿将法兰垫片用于压扁连接处。
2.3 液位计及低液位保护接口连接:液位计及低液位保护的连接必须牢固。
三、储罐顶部氮封装置压力恒定控制应用案例安装步骤
3.1 安装贮罐氮封装装置前,应检查设备的各部件是否完好,无损坏、脱落、锈蚀、变形等情况。
3.2 组装前应清理各部位和管路内部残余物质,特别是禁止使用含油脂的清洗液,以免影响氮气质量。
3.3 组装过程中应将电缆、传感器线等全部拧紧,连接好气路及电路。
3.4 连接氮源,开启气源,并打开气路球阀,观察电子流量计、压差仪、氮气气压表等显示指示器的状态,确保氮气正常输出。
3.5 连接接收设备,启动贮罐氮封装装置,进行试运行,调整完毕后进行正式生产。
【储罐顶部氮封装置压力恒定控制应用案例结语】
本文针对贮罐氮封装装置的安装,从选择安装位置、接口连接方法、安装步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用户在使用该设备时,应按照本文所述步骤进行正确的安装和使用,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提高生产效率。综上所述,储罐用氮封阀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设备,在维持储罐内部黄瓜视频成人下载环境稳定、防止液体挥发、氧化和污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选用、安装、使用和维护氮封阀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工作原理、应用领域、选型考虑以及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和保障生产安全。